社區新知

DSE四狀元 聖保羅男女獨佔一半 3人立志行醫 1人負笈海外進修自然科學

DSE四狀元 聖保羅男女獨佔一半
3人立志行醫 1人負笈海外進修自然科學
中學文憑試(DSE)昨放榜,考評局日前預告的4名「狀元」揭盅,其中3人是「超級狀元」,兩人同讀中西區聖保羅男女中學、一人是銅鑼灣皇仁書院學生,餘下一名女狀元讀牛池灣德望學校,是德望相隔5年再出狀元。有3位狀元立志行醫,只有一位按原定計劃赴英國劍橋讀自然科學。至於特殊教育需要的考生,雅麗珊郡主學校3人放榜前已獲理大和嶺南取錄。特首李家超和教育局局長蔡若蓮昨勉勵同學積極面對,不要灰心氣餒。

聖保羅男女藍仲宏 升讀劍橋廣結人脈

熱愛科學的聖保羅男女中學超級狀元藍仲宏,曾經取得「國際物理奧林匹克獎」,因此決定修讀自然科學,早於放榜前他已獲英國劍橋大學取錄,不過他認為「讀書無論喺邊度讀,其實都係以知識出發」,他想出國是為可以結識不同的人。

至於將來學成會否回港發展,藍仲宏說目前沒有太長遠規劃,現時目標是成為科學家,回饋社會。

對於今屆狀元數量減少,藍仲宏笑言成績「夠用就得」,毋須注重每年誕生的狀元數目而忽略考生平均表現。他形容,狀元多寡就像是一個隨機的數字,若輿論太過執着於此,沒什麼意思,反而讓人覺得考生的價值只是以成績單上的數字來衡量。

另外,有消息指藍家「一門雙傑」,其哥哥藍正宏為2018年的DSE狀元。

聖保羅男女古冰心 留港發展貢獻社會

對於成為超級狀元古冰心感到意外,表明會留港讀醫,她指本港的醫療系統發達,往後還會繼續發展;從事醫學研究能夠幫助更多人,相當有意義。

古冰心從初中生物醫學課開始,已經對醫學產生濃厚興趣;新冠疫情期間,她的家人不幸染病,更讓她確立行醫的意向。她指出,現時私家醫院資源較多,惟市民未必能夠負擔,希望未來公私營醫療能夠加強合作。她認為大灣區及海外醫護人才為香港提供更多人手,可補足空缺,而不是純粹來「搶飯碗」。

被問到讀書心得,古冰心說自己平時的學業成績其實不算特別優秀,「中六才發力,在study leave(學習休假)期間每日溫書8至10小時」;得悉成為超級狀元後,古冰心立即致電回家報喜,家人都為她感到高興。

皇仁書院羅澤嘉 學醫緣於武俠小說

羅澤嘉知道自己成為超級狀元後非常驚喜,前日得悉今年只有兩名男狀元時,他覺得自己機會渺茫,因而放榜後更加喜出望外。他指近年學習進度因新冠疫情而起伏不斷,網課和實體課交叉進行,一度難以適應,感恩有老師和同學的支持和陪伴,他才可以考出好成績。

談到未來大計,他自言對香港有一種強烈的歸屬感,因此希望留在香港讀書,目標是中大的環球醫學。被問到為何想從醫,羅澤嘉謂從小憧憬自己是「武俠小說裏可以讓人起死回生的大夫」,加上早前經歷過親人過身,令他更加堅定想要學醫。談到本地醫護人手不足的問題,他說有留意到政府在內地及海外招募人才,他不擔心會影響將來就業機會,因為解決人手燃眉之急比關注「爭飯碗」問題更重要。

德望學校鄭苡晴 未定會否出國留學

鄭苡晴從小就想讀醫,認為醫科不止可以幫助人,更是「不斷成就自己成長的過程」。放榜前她已獲英國格拉斯哥大學取錄,她坦言會重新考慮留港還是出國升學;若留港,第一志願是入讀港大醫科,因爸媽都是港大畢業生,小時候她常去港大校園,感覺很熟悉。且港大採用的「問題導向學習法」十分適合她,可以啟發不同方面的思考。作為末代通識考生,她認為通識科十分有意義,與其他學科不同,讓她學會如何分析社會上出現的各種問題,加深對社會的認知。

對於《港區國安法》,她認為:「我覺得國安法下一定會更加有秩序,我見到現在香港同祖國linkage(聯繫)愈來愈多,例如有CEPA、『一帶一路』及大灣區,慢慢令香港及中國互相學習及合作,令經濟、衞生及不同方面一起蓬勃、發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