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年人(45歲至59歲)

[情景一]爸爸經常抱怨長期痛症,更加有自殺的念頭

爸爸患癌,常常說身體有劇痛,止痛藥沒用,而且痛到晚上無法睡覺,整個人都很憔悴。近來真的非常擔心他,爸爸常常說要自殺,說寧願死都不想再承受這樣的痛楚。這兩個星期我都連續失眠了好幾晚。

我可以點做?

看著爸爸這麼辛苦,相信一定又心痛又難受。面對親人患上長期疾病,甚至有自殺念頭,經常提及死亡這些話題時,我們總是有所避諱,不太懂得回應,亦擔心回應這類話題會加促他們死亡的念頭。作為照顧者的你,工作、家庭、照顧父母三邊走,承受龐大的身心壓力。尤其是當自己照顧了家人許久,家人卻好像每況愈下,就好像自己的照顧亳無幫助一樣,難免感到氣餒及難受。 

 

在照顧長者方面,你並不孤單!社區有許多資源(例如:長者中心、醫院社工)協助你照顧爸爸,如家務助理﹑陪診等服務。而你有需要時,亦可以尋找身邊的親友傾訴、協助。例如當你未能請假時,可請妹妹協助陪他們覆診。另外,其實你陪伴、看望爸爸,對他而言已是一個很重要的存在。有時我們未必能立即回應、緩解爸爸的難過情緒,但我們能陪伴他,聆聽他已非常足夠。當然,你自身情緒持家低落,或者實際生活、經濟的支援,亦可尋求社工的幫助。 

 

有時候,疼痛難耐。患者都會有想放棄的時候。你多陪伴他,讓他感到你對他的愛與關懷,讓他知道你會與他一同抵抗病魔;同時,鼓勵他繼續接受治療,表達你與家人對他的支持。你亦可以學習一些紓緩痛楚的技巧,例如呼吸練習、按摩方法,去幫助爸爸;亦可以安排其他活動,讓爸爸可以分散注意力,不會只專注在痛楚上。 

 

你亦可以與爸爸一同向醫生諮詢,讓他對病情有初步的了解,同時接受自己癌症的事實。醫生可以分享痛楚改善的方法,甚至其他患有同類疾病的人的情況,讓他從多方面認識這個病,以及更好預測未來的病情。 

 

你更可以嘗試討論痛楚改善,甚至是癌症康復的可能性,例如是情況好了之後,要去哪裡玩、要去完成甚麼心願。討論樂觀的未來能為你們帶來希望,亦鼓勵到爸爸,有活下去的希望。若果一個人能有勇氣、自信面對病情,對他的身心健康有很大益處。

 

 你需特別留意爸爸的自殺念頭,自殺徵兆包括: 

1. 尋找自殺的方法 

2. 表示生存沒意義、沒希望 

3. 提及自殺計劃(在哪裡自殺?哪時自殺?) 

4. 想完成未完的心願(例如去某地方、見某人) 

5. 把心愛的物品送給別人 

6. 交代身後事 

7. 劇烈的情緒突然改善 

 

建議你與爸爸直接討論死亡、自殺這件事,了解他的想法,反而有個機會讓你們一同探索其中有甚麼想法,甚至可以做甚麼紓緩這些情緒,亦讓他感到被聆聽。切忌批評爸爸的自殺想法,或者只顧著強調「正能量」,而忽略爸爸的感受。在有自殺想法的人的眼中,他們或者已經嘗試過許多方法,也堅持了很久,但最終都不成功。我們需體諒和明白他們的感受和之前所做的努力。無論你是否同意他的說法與感受,都應該接納他的現況。 

 

此外,減少爸爸單獨在家的時間,可與親友輪流陪伴爸爸,避免他孤單時自尋短見;亦可尋求社工、臨床心理學家的幫助,梳理爸爸的自殺想法,以及紓緩爸爸的情緒。

如何合宜地表達自己的意見而又可以讓對方明白和接納:

「爸爸,我感受到你而家嘅痛苦,我會喺度一直陪住你,陪你慢慢康復,我仲想同你去大嶼山睇大佛。」

 「爸爸,我知道你痛入骨果種痛令你好想死,見到你咁我都好難過。不如我哋傾下?你覺得死亡對你嚟講係啲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