賣樓爭執傷人案列縱火 3姊妹仍危殆

【明報專訊】慈雲山前日發生的倫常傷人案,4 姊妹在長姊慈樂邨樂信樓寓所商討賣樓事宜時爭執,長姊涉以刀捅傷一名妹妹,及後單位發生火警,4 人均燒傷,警方昨早將案件改列縱火及傷人,警方昨晨與化驗所人員到案發現場蒐證,有住戶表示涉事戶主沉默寡言,疑似獨居,未曾見過其家人出入。 昨晨9 時許,政府化驗所人員聯同重案組探員到案發現場蒐證,並帶同鐵鏟等工具上樓;至下午約1 時帶同數個藍色膠籃離開。 本報記者昨午重返現場,涉事單位被鎖上及以警方膠帶圍封,大門及牆身熏黑,波及對面單位。樓層有濃烈燒焦味,涉事單位對出走廊位置亦熏黑。有同層女住戶表示,平日有和涉事戶主打招呼,形容其沉默寡言,「有嗰句答嗰句」,然後便低下頭「口噏噏咁」。該女住戶補充,戶主經常晚上11、12點出門;又指戶主買餸「成日買好少」,推斷她獨居,不見其家人出入,故不知道她有3名妹妹。 截至傍晚6時,4名傷者中,其中3人情况仍然危殆,包括涉嫌傷人被捕並全身約七成皮膚燒傷的58歲長姊、全身三級燒傷的53歲二姊、雙手燒傷及腹部中刀的51歲三姊;手背16%燒傷的46歲細妹截至昨中午情况嚴重。據了解,二姊昨日轉到威爾斯親王醫院時,家屬通知院方其部分資料與細妹調轉了。

狂撼小巴 鐵騎士昏迷

【本報訊】昨日中午12時許,一輛電單車沿鑽石山蒲崗村道落斜、駛至近豐盛街小巴總站對開時,對面線上斜方向一輛專線小巴剛巧右轉入小巴總站。姓賴(58歲)鐵騎士收掣不及,連人帶車猛撼小巴車門,頓時人仰車翻,他腳部骨折陷入昏迷。 救援人員接報到場,隨即將受傷鐵騎士交由救護車送院搶救,他情況危殆。小巴上則無人受傷,司機留在現場助查。其後,執法人員以「涉嫌危險駕駛引致他人身體受嚴重傷害」罪,拘捕姓何(76歲)小巴司機,並將他帶署扣查。

賣樓爭執屋燒刀傷 4姊妹3危殆 長姊家火警 涉捅妹被捕

【明報專訊】慈雲山昨午發生倫常傷人案,4姊妹在長姊慈雲山慈樂邨樂信樓寓所商討賣樓事宜時發生爭執,長姊涉以刀捅傷一名妹妹,及後單位發生火警,4人均被燒傷,當中3人情况危殆。警方暫列傷人,拘捕長姊,案件由黃大仙警區重案組跟進。消防利用儀器檢測,未發現助燃劑,火警起因待查。 二姊同燒傷情况嚴重 4姊妹姓黃,除了二姊情况嚴重外,其餘3人情况危殆。據了解,57 歲長姊全身約七成皮膚燒傷; 53 歲二姊雙手及背部、約16% 燒傷; 51 歲三姊雙手、約10% 燒傷; 46 歲細妹全身三級燒傷(最嚴重一級)。她們事後分別由3輛救護車送往伊利沙伯醫院,長姊其後被轉往沙田威爾斯醫院;有傷者需做手術。 多人報案 指有人走廊持刀徘徊 據悉,3姊妹到長姊寓所商討賣樓事宜時發生爭執,長姊涉以刀捅傷三妹,三妹負傷奪刀,其後單位發生火警,當中有人衣衫着火跑出大堂,脫下起火的衣服。初時現場消息指檢獲易燃液體。街坊稱先聽到嘈吵爭執聲,其後大廈火警鐘響,並聞到燒焦味,隨即攜帶毛巾走火警。 事發昨午3時許,多人報案指樂信樓35 樓有單位起火冒煙,有人在走廊持刀徘徊。消防到場先後在樓上及地下發現4 女子燒傷,由救護車送院。警方封鎖大廈出入口,帶備盾牌的警員上樓調查。單位外牆被熏黑, 35 樓大堂牆角留有血漬,地上有物件焚毁後的灰燼。 消防:發現兩火頭 起因可疑 消防助理區長董永基稱,火勢於26 分鐘後被撲熄,起火單位大廳、廚房及廁所嚴重焚毁,消防在現場發現兩處火頭,火勢蔓延速度不尋常,認為火警起因有可疑。事件中有40 名居民自行疏散。高級救護主任沈家任表示,4名傷者中,一人腹部中刀。 黃大仙警區署理總督察郭俊希說,經初步調查,4人為姊妹關係,事發時3姊妹到大家姐寓所商討樓宇買賣事宜,及後起爭執,大家姐用刀傷及一名妹妹,單位其後起火;中刀者現留醫深切治療病房,警方以傷人罪拘捕大家姐,起火及4 人受傷原因有待調查。郭強調案件為涉及家庭糾紛的單一事件,不涉其他人,亦已轉交個案予社署跟進。

牛池灣西村冚賭 拘37人包括主持

【本報訊】為響應粵港澳三地聯合行動「雷霆2023」以打擊有組織犯罪活動、黑社會及其收入來源,黃大仙區執法人員根據線報及經深入調查後,於上周六(22日)中午約12時半,展開代號名為「禁暴」及「擊石」的行動,突擊搜查牛池灣西村一單位,搗破一個百家樂賭檔,檢獲一張百家樂賭枱、約14.5萬元賭款、面值約54萬元的籌碼及一批賭具。 行動中,人員以涉嫌「經營賭博場所」拘捕單位內姓李(29歲)本地男負責人,並以涉嫌「協助經營賭博場所」拘捕另一名姓曾(19歲)本地男子。此外,現場13男22女賭客,年齡介乎18至71歲,則亦涉嫌「在賭博場所內賭博」被捕。所有被捕男女現正被扣留調查。

慈樂邨火警|醫生:燒傷後72小時為關鍵 嚴重者或會出現併發症

慈雲山慈樂邨樂信樓,今午(23日)有四姊妹疑因賣樓問題爭執,57歲長姊涉持刀施襲,三妹腰部被捅一刀,中刀後奪刀制止,混亂間單位起火,四姊妹疑衣物被燒着頓成「火人」燒傷,事後長姊涉嫌傷人被捕。消防處在記者會上表示,4名傷者身體均大面積二級燒傷,有生命危險。皮膚科專科醫生陳厚毅指,若燒傷達二級,皮膚已可能會起水泡及留疤;三級燒傷更波及全層皮膚,神經線受損而不覺痛,需要植皮;四級燒傷則連皮下組織、肌肉和骨骼亦已受損。他指,燒傷後72小時為關鍵 嚴重者或會出現併發症,若市民被燒傷,最重要是保持鎮定,先撲熄身上的火,盡快為皮膚降溫,再由專業醫護人員跟進。 陳厚毅指出,計算燒傷面積一般是根據「九分法」判斷,以成人為例,頭部為9%,上胸、上背、腰、腹、每隻手各佔9%,每隻大腿和每隻小腿亦各佔9%,餘下1%為生殖器官位置。 三級燒傷損神經線 傷者反不覺痛 燒傷深度則分為4級。陳厚毅舉例,平日意外碰到熱的東西,已可能造成一級燒傷,皮膚會出現少許紅腫,在此情況下未必需要求醫。至於二級燒傷除傷及表皮外,亦會傷及真皮層,皮膚可能出現水泡,日後亦有可能留有疤痕。一旦出現三級燒傷,傷勢已波及全層皮膚,傷者因神經線受損,反而不會感到痛楚。至於四級燒傷傷者除皮膚外,連皮下組織、肌肉和骨骼亦已受損。 而燒傷程度則要視乎燒傷面積和深度來劃分,例如即使是第三級燒傷,若面積小於2%,亦可能只屬輕度燒傷;若受傷面積較大,例如成人逾25%皮膚二級燒傷,或超過10%皮膚三級燒傷,則屬重度燒傷。不過,陳厚毅指出,這計算方法不能一概而論,舉例若傷及重要器官,例如燒傷鼻或喉嚨令傷者無法呼吸,或燒到臉部並傷及眼睛影響視力,即使燒傷面積較小,亦可能屬嚴重燒傷。 燒傷後首72小時關鍵 損皮膚保護膜可致感染、礙調節體溫 陳厚毅說,燒傷有可能造成生命危險,是因為皮膚保護膜受損,有可能會造成細菌感染引發敗血症、未能調節體溫等進一步問題;若不幸出現感染,每次感染都會令皮膚留疤風險更高。市民一旦被火燒傷,最重要是保持鎮定,先撲熄身上的火,之後盡快以流動清水降溫,「最緊要唔好再亂搞佢」,千萬切用牙膚、豉油等所謂「秘方」塗抹傷口,以免進一步傷害皮膚;但亦不宜用冰或冰水降溫,以免溫差太大反而加劇傷勢。 下一步的護理則要按燒傷程度而定,陳厚毅指出是保持傷口清潔,以免造成感染,而燒傷後首72小時是關鍵期,燒傷較嚴重的人可能會出現併發症,故或要在深切治療部或加護病房,以儀器監察血壓和心跳,由專責護士密切護理,並可能需要內科、深切治療部和整形外科等跨部門的醫生會診。治療時有可能能要用上抗生素,並要為傷者補充水分,待皮膚沒有發炎、「過咗最危急嗰關」,不再有生命危險後,才設法重建皮膚,例如二級燒傷患者皮膚「未死晒」,仍有機會重建;惟一旦出現三級燒傷,便有需要植皮。 陳厚毅提及,治療方案亦要按受傷位置調整,例如傷及手腳等位置,可能影響活動能力,便需要物理治療師或職業職療師協助後續治理。另外,傷勢亦有可能對患者造成嚴重的心理或精神傷害,可能要心理學家或精神科醫生協助跟進。 起火單位位於慈樂邨樂信樓35樓。消息稱,長姊居於涉案單位,事發前3名胞妹登門造訪,與長姊商討放售另一單位事宜,據知長姊有意賣樓,3名胞妹則反對,4人隨即爆發罵戰,大家姐怒極持刀,並向三妹腰間捅了一刀,三妹中刀後搶刀制止,混亂期間單位亦起火焚燒。消防於下午3時33分接報,5分鐘後趕至現場,於26分鐘後將火救熄。警方以涉嫌傷人拘捕長姊,現正調查事件。 據了解,四姊妹姓黃,其中涉嫌持刀的57歲長姊全身70%皮膚燒傷,單獨由救護車送院。奪刀的51歲三妹除腰部有刀傷外,雙手亦被燒傷,由另一輛救護車送院。至於53歲二妹雙手及背部燒傷,46歲幼妹全身多處燒傷,一同由救護車送院救治。4人送抵伊利沙伯醫院時仍然清醒,但未能清晰對答。其中長姊涉嫌傷人被捕,案件交黃大仙警區重案組跟進。

竹園南邨8旬翁走廊墮下 送院後不治

【on.cc東網專訊】今晨(23日)6時17分,黃大仙竹園南邨雅園樓有住戶報案,指發現一名老翁倒臥大廈平台,懷疑由高處墮下。救援人員到場,將老翁救回地面,他當時已陷昏迷,由救護車送往明愛醫院搶救,惜終證實不治。調查人員在場未有發現遺書,經調查後相信姓嚴(82歲)死者由大廈一走廊墮下,其死因有待剖驗後確定。 防止自殺求助熱線: 香港撒瑪利亞防止自殺會: 2389 2222 生命熱線: 2382 0000 明愛向晴軒: 18288 社會福利署: 2343 2255 撒瑪利亞會熱線(多種語言): 2896 0000 東華三院芷若園: 18281 醫管局精神健康專線: 2466 7350 利民會: 3512 2626 賽馬會青少年情緒健康網上支援平台「Open 噏」:http://www.openup.hk

一日3工業意外共3人傷 一遭鋼筋插傷腳

【明報專訊】昨日屯門、將軍澳及黃大仙分別發生工業意外,共3名男工人清醒送院治理。其中一名地盤工人遭鋼筋插傷腳,情况嚴重;另外兩人分別從貨櫃車墮地及遭電鑽傷眼,其中墮地者情况穩定。 工人疑失足跌坑 鋼筋插腳送院 昨日下午3 時許,一名65 歲姓余男工人在將軍澳環保大道、近將軍澳運動場附近一個地盤工作時,懷疑失足跌入5米深坑,他腳部被鋼筋插傷,消防員到場將部分鋼筋鋸斷。當時工人清醒,連同插着腳的鋼筋,由救護車送往將軍澳醫院,其後轉送伊利沙伯醫院。警方初步調查後,相信事主於上址進行工程期間,意外失足跌倒。 現場消息透露,傷者當時在井底工作,其間工作台支架突然塌陷,事主其後由消防員救出。水務署回應表示,該署位於將軍澳寶康路香港單車館旁的一個水管敷設工程工地發生意外,工程承建商一名工人腿部受傷,送院治理。上述地點工程在意外後已即時停工,水務署正就事故調查原因。 一人墮地傷頭 一人遭電鑽傷眼 另外,昨日下午1時許,屯門一名唧車工人懷疑意外墮地受傷。事發於屯門新平街2 號屯門工業中心門外,一名55 歲男工人從貨櫃車內墮下,頭部受傷流血,清醒送往屯門醫院治理。現場地面遺下血漬,警方及勞工處人員到場調查,並向工友了解情况。現場消息透露,受傷男工當時正準備將包裝紙送往食品公司,他在車內「唧貨」時,疑失平衡,從車上墮地。 第三宗意外發生於昨日下午4 時許,一名45 歲姓余男裝修工人於竹園沙田坳道124號東華三院黃大仙醫院外地下位置工作時,遭電鑽弄傷眼睛,他清醒由救護車送往伊利沙伯醫院治理。

中年漢九華徑吊頸亡

傍晚5時許,警方接報一名五旬男子於九華徑上村山路以白色尼龍繩於大樹上吊頸。事主現場證實死亡,他身上有手機等財物,警方已聯絡其親友到場協助瞭解。警方初步調查發現,事主54歲姓許,昨日(21日)下午約1時50分離開其位於黃大仙橫頭磡邨宏暉樓的住所後便告失蹤,其家人今向警方報案。警方其後再接獲途人報案,指事主懷疑在上址一棵樹以尼龍繩上吊。消防到場將事主解下,警方於現場沒有檢獲遺書,死因有待驗尸後確定。

黃大仙男工被電鑽傷眼 清醒送院

下午4時許,一名40多歲男裝修工人於竹園沙田坳道124號東華三院黃大仙醫院外面地下位置工作時,遭電鑽弄傷眼睛,他清醒由救護車送往伊利沙伯醫院治理。

DSE四狀元 聖保羅男女獨佔一半 3人立志行醫 1人負笈海外進修自然科學

DSE四狀元 聖保羅男女獨佔一半 3人立志行醫 1人負笈海外進修自然科學 中學文憑試(DSE)昨放榜,考評局日前預告的4名「狀元」揭盅,其中3人是「超級狀元」,兩人同讀中西區聖保羅男女中學、一人是銅鑼灣皇仁書院學生,餘下一名女狀元讀牛池灣德望學校,是德望相隔5年再出狀元。有3位狀元立志行醫,只有一位按原定計劃赴英國劍橋讀自然科學。至於特殊教育需要的考生,雅麗珊郡主學校3人放榜前已獲理大和嶺南取錄。特首李家超和教育局局長蔡若蓮昨勉勵同學積極面對,不要灰心氣餒。 聖保羅男女藍仲宏 升讀劍橋廣結人脈 熱愛科學的聖保羅男女中學超級狀元藍仲宏,曾經取得「國際物理奧林匹克獎」,因此決定修讀自然科學,早於放榜前他已獲英國劍橋大學取錄,不過他認為「讀書無論喺邊度讀,其實都係以知識出發」,他想出國是為可以結識不同的人。 至於將來學成會否回港發展,藍仲宏說目前沒有太長遠規劃,現時目標是成為科學家,回饋社會。 對於今屆狀元數量減少,藍仲宏笑言成績「夠用就得」,毋須注重每年誕生的狀元數目而忽略考生平均表現。他形容,狀元多寡就像是一個隨機的數字,若輿論太過執着於此,沒什麼意思,反而讓人覺得考生的價值只是以成績單上的數字來衡量。 另外,有消息指藍家「一門雙傑」,其哥哥藍正宏為2018年的DSE狀元。 聖保羅男女古冰心 留港發展貢獻社會 對於成為超級狀元古冰心感到意外,表明會留港讀醫,她指本港的醫療系統發達,往後還會繼續發展;從事醫學研究能夠幫助更多人,相當有意義。 古冰心從初中生物醫學課開始,已經對醫學產生濃厚興趣;新冠疫情期間,她的家人不幸染病,更讓她確立行醫的意向。她指出,現時私家醫院資源較多,惟市民未必能夠負擔,希望未來公私營醫療能夠加強合作。她認為大灣區及海外醫護人才為香港提供更多人手,可補足空缺,而不是純粹來「搶飯碗」。 被問到讀書心得,古冰心說自己平時的學業成績其實不算特別優秀,「中六才發力,在study leave(學習休假)期間每日溫書8至10小時」;得悉成為超級狀元後,古冰心立即致電回家報喜,家人都為她感到高興。 皇仁書院羅澤嘉 學醫緣於武俠小說 羅澤嘉知道自己成為超級狀元後非常驚喜,前日得悉今年只有兩名男狀元時,他覺得自己機會渺茫,因而放榜後更加喜出望外。他指近年學習進度因新冠疫情而起伏不斷,網課和實體課交叉進行,一度難以適應,感恩有老師和同學的支持和陪伴,他才可以考出好成績。 談到未來大計,他自言對香港有一種強烈的歸屬感,因此希望留在香港讀書,目標是中大的環球醫學。被問到為何想從醫,羅澤嘉謂從小憧憬自己是「武俠小說裏可以讓人起死回生的大夫」,加上早前經歷過親人過身,令他更加堅定想要學醫。談到本地醫護人手不足的問題,他說有留意到政府在內地及海外招募人才,他不擔心會影響將來就業機會,因為解決人手燃眉之急比關注「爭飯碗」問題更重要。 德望學校鄭苡晴 未定會否出國留學 鄭苡晴從小就想讀醫,認為醫科不止可以幫助人,更是「不斷成就自己成長的過程」。放榜前她已獲英國格拉斯哥大學取錄,她坦言會重新考慮留港還是出國升學;若留港,第一志願是入讀港大醫科,因爸媽都是港大畢業生,小時候她常去港大校園,感覺很熟悉。且港大採用的「問題導向學習法」十分適合她,可以啟發不同方面的思考。作為末代通識考生,她認為通識科十分有意義,與其他學科不同,讓她學會如何分析社會上出現的各種問題,加深對社會的認知。 對於《港區國安法》,她認為:「我覺得國安法下一定會更加有秩序,我見到現在香港同祖國linkage(聯繫)愈來愈多,例如有CEPA、『一帶一路』及大灣區,慢慢令香港及中國互相學習及合作,令經濟、衞生及不同方面一起蓬勃、發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