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一輩大多自小被教導不應該輕易言苦,可能因此更傾向將情緒問題和脆弱劃上等號,誤以為那是代表經不起挫折;年輕人由於成長於更重視精神健康的年代,會更明白自我照顧的重要性,也更強調保持正面的情緒和心境。
「少少挫折唔應該放棄,而家啲人面對少少事,輕易就話有『抑鬱』又話又自殺,真係脆弱。」
「喺其他人眼中嘅少少挫折,可能對當事人嚟講,係好難跨過嘅一大難關。好多有自殺傾向或行為嘅人,其實已經試過好多方法、努力過,但都搵唔到希望,所以想以死亡結束痛苦。精神健康當然重要,如果受情緒困擾,工作能力、社交、生理健康都會受到影響。」
「有精神病係件醜事,成個人『傻傻哋』咁,一個人正正常常點會有精神病?鄰居、親戚問起都唔知點講。」
「有精神病並唔係件醜事,每個人都有可能患上精神病,原因可以包括遺傳、性格、壓力,甚至突如其來嘅意外事件等。」
「咁作為親友有咩可以做?」
「作為親友,應該好好陪伴精神病患者,聆聽並接受佢哋嘅感受、睇法,陪伴佢哋喺社區上尋找合適嘅資源,而唔係當呢樣精神病係醜事。我哋都要好好照顧自己嘅健康,學習減理方法、保持社交關係、維持健康身體,都有助我哋精神健康。」
雖然社會對精神健康的了解日益加深,不過有時公眾對精神病、精神病患者、精神健康仍有誤解。最典型的莫過於把精神病患者當成「癡線」、「傻人」,或以為只要正向思考、「開心啲」、「努力啲」就能改善精神病。任何人都有患上精神病的可能性,不論你是長者還是年輕人,只要作為患者身邊的家人、朋友、鄰居,你都定能給予更多支持、接納他們,讓他們不用「掩藏」精神病,接受適當治療,並重回社區。
「熱話」天天上演,相信你我都曾與另一代人唇槍舌劍過一兩回合。然而,時代如巨輪滾動,隨著時代轉變,新的理念與價值觀或會不斷出現,讓我們得以討論、反思哪一種是最適合現在的社會及我們自身。有不同的立場及觀感並無不妥,甚至是非常自然的事,最重要的是我們聆聽對方、理解對方的想法,並接納之間的歧見,不強迫對方服從自己。每個人都面對不同處境,也有不同性格,我們雖然可以提出我們的想法給對方參考,但也不要忘記,就是對方亦有能力為自己作合適的選擇,而我們應尊重對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