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伯以前任職清潔工,於2年前退休,他的妻子在5年前過身。現在與兒子、媳婦及兩個讀小學的孫兒同住。王伯一向身體活動功能正常,可以行行走走。但是,自年初開始,他常常說自己的東西在家中消失了,懷疑是家人所偷;或是在做飯後反覆檢查自己有沒有關火,整天疑神疑鬼。最近,王伯在街上買完東西後忘記了回家的路,只能給媳婦打電話,讓她接自己回家。自此,王伯性格大變,非常在意自己需要依靠別人生活,經常會自言自語說消極的話。
王伯媳婦在丈夫常常加班的情況下,獨力一人又要照顧王伯,又要照顧兩個兒子,令她倍感壓力。因此她希望將王伯送入老人院,但遭到王伯的強烈反對。
認知障礙症是一種非正常老化的疾病,其成因為患者腦細胞出現病變,使腦細胞急劇退化及死亡,最後造成腦功能衰退。認知障礙症最常見的類型是阿兹海默病,佔香港長者病例約65%。
認知障礙症症狀的嚴重性會隨着時間慢慢增加。首先,患者的認知能力會逐漸喪失,然後逐步開始影響到其生理、心理及行為,最終完全喪失自理及認知能力。
1. 記憶力減弱,尤其是短期記憶:經常忘記最近的談話或事件
2. 失去學習、判斷及思考能力
3. 忘記地點和物體的名稱
4. 隨處亂放東西
5. 語言表達及理解出現困難:說話時無法找到合適的詞彙,亦難以明白別人的言語
6. 出現情緒變化的跡象:焦慮或激動加劇,或出現困惑期,不願意嘗試新事物
1. 對時間及方向感覺混亂:經常迷路或四處遊蕩
2. 對四維空間感覺混亂:無法判斷距離
3. 出現幻覺:看到或聽到別人看不到的東西
4. 出現妄想:變得多疑,甚至有被害的想法,對照顧者或家庭成員感到偏執和懷疑
5. 發聲出現障礙
6. 日夜顛倒,作息時間混亂,睡眠不安
7. 情緒變化:頻繁的情緒波動、抑鬱和感覺越來越焦慮、沮喪或激動
8. 出現重複性行為
1. 進食和吞嚥困難
2. 在沒有幫助的情況下難以移動
3. 體重減輕
4. 尿失禁
5. 逐漸失語
6. 短期和長期記憶出現嚴重問題
認知訓練為懷疑或確診早期至中期認知障礙症患者,提供早期介入訓練,職業治療師通常會設計一些程度合適而富有趣味的多元智能遊戲予患者,刺激他們的感官及腦部思考,以延緩其認知功能衰退,維持腦部功能。
懷緬治療則是對認知障礙症患人常用的輔導手法。社工會引導患者重温舊事,引發患者回憶及講述以往的經歷,通過交談來訓練其認知、社交及語言能力。同時,社工亦會關注患者過往的成就,肯定他們的長處,以增強其自信心。治療的目的是使患者能建立積極的心態和生活態度,為他們的情緒及心理健康帶來正面影響。
王伯在藥物及心理治療的幫助下,病情逐漸穩定了下來,不但開始管理起自己的情緒,還培養了用筆記本記事的習慣。王伯媳婦看到王伯的進步,生心愧疚,認為以前自己對王伯的態度很差,甚至一度只想送他入老人院,對此,她向王伯道歉。
1. 認識認知障礙症
所謂「知己知彼,百戰百勝」,花點時間去學習認知障礙症的症狀及治療方法等相關知識,可以令我們能更好地了解患者的行為及處理方法。
2. 與患者多參與日常活動
家人需確保患者的基本需求得到滿足,例如安全舒適的居住、均衡飲食、保持個人衛生等。另外,患者需要保持身體和心理的活躍度,家人可以鼓勵及陪伴他們參加一些日常活動,例如散步、打牌等。
3. 記錄重要信息
由於患者的認知能力下降,短期記憶弱,家人可以幫助患者記錄一些重要信息,例如醫療紀錄、藥物用量及使用後狀況等,以確保患者得到正確的治療。
4. 減少壓力
認知障礙症患者承受着多方面壓力的影響,例如是疾病帶來的身心壓力、甚至是被外界嫌棄的社會壓力等。家人可以提供情感支持、陪伴他們,最重要的是,與他們相處及溝通需要耐性,給予患者愛和關心,讓他們感受到自己被重視和很重要,以減少憂慮和壓力為他們帶來的影響。
作為家人,有時我們會因為對認知障礙症的不認識,而對患者的一些行為感到煩躁生氣,但我們同時又會因為自己對患者抱有這些不友善的情緒,而覺得內疚。其實我們在與患者相處時有負面情緒是正常的。這是因為我們未接受過專業的訓練,不懂得如何正確地與患者相處。不要緊,我們可以跟隨RAIN Method來處理自己的情緒。
第一步:認清身邊正在發生的事情(Recognize)
明白自己正與認知障礙症患者同住
第二步:允許生活如其所是(Allow)
接受與親友同住,即使他患病亦是應該的
第三步:投放溫柔及好奇心,來研究個人身心的反應(Investigate)
花點時間去審視、覺察自己內心的疲憊
第四步:用愛去呵護自己(Nurture)
在空餘時間嘗試做點自己喜歡的事紓解壓力